溪庵庙会寻踪
原创:琴岛邦博拍卖
文/魏书训
每年正月初九的清溪庵萝卜会,是青岛地区历史久远的民俗庙会之一,因依附于清溪庵举办,因此称之为清溪庵庙会,庙会主角是蔬菜之宝青萝卜,萝卜会美名由此而来。萝卜浑身是宝,作为大众蔬菜之王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,正月初九又是喜气洋洋过大年的日子,因此清溪庵庙会萝卜会历经沧桑而不衰。 清溪庵,位于青岛老东镇的台东西隅,在如今青岛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中的道口路上。老东镇的居民们通常称其为“下街庙”。据考证清溪庵的最初建立时间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,这里尚是一片落后的渔村。那时东南沿海因倭寇作乱,劫掠船只,杀害船民,还登陆掠地烧杀,抢夺财物。明朝一面设立“卫所”防倭抗倭,一面实施“禁海”之策,严禁渔民海上捕捞作业出行,百姓生活十分贫苦,“海禁”加据了贫困,加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,人们期盼上苍保佑,于是清溪庵应运而生。因主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,因此又称之为玉皇庙。庙址选在当时一条水量充沛河流之畔,清溪的河流发源于今南山一带,由此向南流向大海,经寺庙的门前流过,故名为“清溪庵”,这条河水也是周边村民浇田灌溉水源地用水。人们期盼着坐北朝南、源远流长的玉皇庙,能够保佑人们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 这座玉皇庙应是青岛市区范围内建成最早的宗教场所之一,该庙在明、清及民国初年都进行过修葺,庙内曾经保存有记载这些整修工程的若干碑记。 建筑之初规模不大,庙内主要供奉玉皇大帝,另供奉火神、关帝等。清溪庵历经沧桑几经损坏, 民国年间由台东镇的工商业者共同出资捐助将庙堂恢复,经扩建共有房屋34间,并重新命名为清溪庵。庵内还供奉送子观音,所以每逢庙会吉日,都会有各地的妇女来此烧香求子。 清溪庵在岁月长河中虽已成为历史陈迹,但清溪庵正月初九萝卜会却流传下来。每年正日初九,因当地青萝卜又脆又大,加之有名的潍县萝卜也大批上市深受民众欢迎。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,民间有“正月初九吃萝卜不牙疼,可防百病”的说法,又有民俗立春吃萝卜,称“咬春”之说,因此萝卜就成了庙会的主角。每逢庙会之日,人们来这里卖萝卜、买萝卜、吃萝卜,久而久之,清溪庙渐渐被人忘却,而正月初九萝卜会尽管一再移址却一直延续至今。届时沿途彩灯高悬,踩高跷、耍龙灯、舞狮子等各类杂耍争相献艺,泥老虎、捏面人、吹糖人、玻璃布布丁等各色民俗用品应有尽有,来自青岛各地逛庙会人流如潮,民间工艺品、风味小吃,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青红萝卜,遍布大街小巷。近年来,又举行了现场雕刻比赛和萝卜艺术雕刻展览,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。清溪庵萝卜会作为青岛亮丽的民俗风景线,传承着民俗文化传统,满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一年又一年百世流芳。魏书训:1950年生,中共党员,青岛市文物局原局长,文史专家。曾在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、青岛市文物局、青岛市东海路工程指挥部等任职,现为青岛市关工委宣讲团副团长、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、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、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等。从197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,著有多篇文物保护考古论文及多部文史专著。